水解植物蛋白(HVP)是黄豆、玉米或小麦蛋白质水解的产物,是一种氨基酸混合物,在调味品行业呈现以鲜味为主的调味特性,特别是在调味品行业中大量应用,如酱油,做为大众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调味品,在其成份表中都可以看到水解植物蛋白。目前在网络上出现含HVP的酱油对人体有害、致癌的“化学酱油”,已经食用了几千年的酱油,怎么会突然出了问题呢?原因就是酱油中含有水解植物蛋白(HVP)。
什么是“配制酱油”,与“酿造酱油”有什么区别?
酿造酱油是以大豆、小麦为原料,经微生物发酵工艺制成,日晒夜露,生产周期较长,从厨邦酱油的广告语“晒足180天,厨邦酱油美味鲜!”中可以看出,酿造酱油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,否则酿造酱油色泽及口味比较淡,难以达到色香味俱佳的调味效果,成本也相对较高。
配制酱油是以酿造酱油为主体,加入水解植物蛋白HVP、食品添加剂,弥补酱油酿造鲜味不足等问题。配制酱油成本低廉,仅需要8至10小时便完成生产周期,在国家法规中,配制酱油中酿造酱油的比例不得少于50%,意思是不含任何酿造酱油、只用化学物配制的酱油就是“化学酱油”属于违规产品。但是许多企业为降低产品成本,钻法律的空子,在配制酱油中大量添加水解植物蛋白HVP,充当成配制酱油。
酿造酱油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,否则酿造酱油色泽及口味比较淡,难以达到色香味俱佳的调味效果,成本也相对较高。
酿造酱油是以大豆、小麦为原料,经微生物发酵工艺制成,日晒夜露,生产周期较长。
水解植物蛋白(HVP)出了什么问题?
目前生产水解植物蛋白(HVP),主要以酸法为主,也就是酸水解植物蛋白(HVP),蛋白质在高温高压下利用盐酸分解,盐酸和植物蛋白中的残留脂肪作用生成3-氯-1,2-丙二醇、3-二氯-2-丙醇,也就是二类致癌物质三氯丙醇,水解植物蛋白(HVP)作为一种增鲜剂,再添加到酱油当中,从而造成食品污染。所以在欧盟中,德国最先开始禁用水解植物蛋白(HVP),而后欧洲及美国也随之禁用水解植物蛋白(HVP)。
酱油中的水解植物蛋白(HVP)对人体有害吗?
做为大众日常调味品,酱油出现的安全问题引起相关部门及行业的重视,水解植物蛋白(HVP)本身是安全的,主要防止氯代丙醇的污染,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,出现了酶法新工艺,国内已有食品原料企业开发成功了酶水解植物蛋白,如东恒华道的植物蛋白水解酶系列,在以酶法生产水解植物蛋白的过程中,没有使用盐酸,不存在氯和产生氯丙醇的基础物质,因此,不存在氯丙醇污染和残留的问题,也就不会对所应用的食品安全质量产生不良影响,酶法已经受到多家大型食品企业的关注,成为新的发展方向。
按照国家的标准,水解植物蛋白(HVP)中首次明确规定三氯丙醇限量卫生标准为1毫克/kg,通过理论计算判定,配制酱油的三氯丙醇的界限指标一般不得超过0.5mg/kg,极限指标不得超过0.67mg/kg,因此含有水解植物蛋白(HVP)的酱油,其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,在限量范围内,使用是十分安全的!其次在购买酱油时尽量选择大厂家的品牌,质量更有保证!